我的补习生涯.
我是一位退休的老师.
在33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同时度过了33年的补习生涯!
现今,我还是退而不休,继续我退休后的工作--补习.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也是为了生活上较舒适点,有多余的零用钱化.因为教补习,看见很多学生在学业上`工作上都有非凡的成绩而感到安慰.也因为教补习,我才有剩余的钱培育出家中的三个子女完成大学课程,何乐而不为呢!
打从35年前,还是一个双十年华的小伙子,我就开始我的补习生涯.
1972年我受聘于霹雳州的一小个乡村当临教.因交通不便,我和外地来的几位老师都寄宿在学校的旧宿舍里.村里的学校,学生人数只不过几十人,每级一班,每班十来人左右.除了校长外,其他的老师全都是临教.每天一点放学后,剩余的时间不知如何打发才好!
乡村的居民多以农耕为生,早出晚归,家中只留下小孩和年老的公公婆婆.有一天,几位家长(
其中一位是村长)来宿舍找我们商量为他们的孩子补习.村长说村里的孩童放学后如果有补习,一来可以帮助他们准备小六升中学考试;二来也会使他们不会到处乱逛.
从此以后,我便和补习结下33年的”缘”.
我们得到董事部和校长的许可借用学校的教室开班.首个月,学生人数只有几位,每星期上课五天,每天二小时,每位学生收五元的补习费.(当时临教的月薪为RM148.50).三个月后,村里经济较好而又关心子女教育的父母也陆续把孩子送来补习.两年后,学校六年级的学生参加小六升中学考试的及格率也从零巴仙耀进三十巴仙.村民们都高兴不愉.
第三年的年中,我成功申请进入师训班而因此补习班也因而停办了.
师训毕业后,我被调回怡保某小学服务.当时合格教员的起薪是480零吉,扣除房租`交通`三餐及日常开销,剩余的也只不过几十元的储蓄.(天公保佑不要有病痛才好).以这样的月薪,将来如何成家立业`养儿扶老呢?
学校的老同事放学后,要不是泰半时间都花费在卫生麻将台上,就是吃喝玩乐.这样的生活我觉得太没有意义了.
下半年,我就开始招收三`两位邻居的学生在家里补习.消息传出后,不出一年,我的补习学生也有增无减.有了额外的收入,我的生活也起了很大的改变.至少,我有多余的钱为自己添购了一辆二手”多幽搭”车,升级为有车人士.
结婚第二年,老大出世后,一连串的问题又接踵而来:以我目前的微薄薪金(受训后第四年的薪金是RM560),要储蓄多少年才有四五十千给老大将来的大学费用?(四五十千只能在本地大学的开销)
答案是不可能.为了解决问题,我尝试做业余保险从业员,结果失败;又尝试做会计工作,还是徒劳无功.最后,还是回到老本行—教补习.
为了赚起更多的补习外快和更快实现我的理想,我的补习班也从原有的一班增加至四班.收入也因此大大增加好几倍.不久,也向政府贷款以25年的供期买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双层排屋.接下来,老二`老三也相继出世了.
搬至一个新地区,新环境,为使补习的财路不会中断,宁愿牺牲午`晚的时间,每天载送学生来家里补习.过后又送回.就在这情况下,久而久之与本区的家长`学生已建立了互助互利的关系.
至以我在学校,教学也一点不马虎;学校功课做足100分,第一年政府实行的奖励计划,我也得到GURU CEMERLANG.课堂教学和家里补习完全没有影响或冲突,反而还承付相承,相得益彰.在校学生的成绩愈来愈好;而家里的补习学生也进步神速呢,何乐而不为!
33年来,教过的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还有补习的,很多很多都成功立足在这社会里:不少已在各行各业闯出了名堂如医生`工程师`教师`科学家和IT专才.
九九年中,老大成功进入本土国立大学.这时,我也储蓄了一笔大学费用给他完成四年的课程.现今已投入社会工作.
2003年,老二也挤进本地另一大学,我也没有为他的学费而担心.
去年,老三也有机会出国(新加坡)攻读文凭学位课程,不为什么,只是全靠”补习”帮了我的
大忙罢了.
结论:
近日来,教育局为了在职老师在课外时间教补习的课题闹得满城风雨,使老师们坐立不安,家长们也为其孩子找补习老师忙.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为什么家长要千辛万苦把孩子送去补习?又为什么老师要违反教育法令私下教补习?
追根究底,答案只有一个-----我国的教育制度差强人意!